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020-03-24  东方启音  浏览:9847

培养孩子独立时,父母难免会存在一些担心,担心孩子一开始做不好。想要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避免过度保护,并适时放手,让孩子得以进行该年龄能做到的行为技巧。掌握以下几点,让爸爸妈妈在教养过程更得心应手。


一、 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急急忙忙要出门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快速将孩子的物品携带齐全,包括宝贝小包包里面应该要准备的卫生纸、水壶等,其实,明明可以训练孩子自己拿取的物品,家长却帮他们准备好,有朝一日孩子要上学时,他们得从头学习准备自己的东西,甚至有些小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书包里面应该准备哪些工具,偶尔漏带了联络本、有时忘了带课本回家。

在教养过程中,成人经常比孩子还要着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沟通与等待,让孩子无法体会在混乱中出错的经验,因为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井然有序,每个孩子都是从混乱的玩具堆中学习收拾,从混乱的餐桌上学习吃饭技巧,从一堆衣服与鞋子里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件。当这些东西我们都替孩子准备完善,或是动手帮他们做的时候,将降低孩子挑选及收拾的能力。

透过日常生活周边的处理,把一片混乱调整成有秩序、有逻辑的思维,将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家长不但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试着做做看,更要相信他们其实可以做得很好,多一些鼓励及赞美,允许错误,才能造就充满自信及自理能力的孩子。


二、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完美,就不要要求孩子

要提醒家长的是,让孩子勇于尝试是好事,但若超龄训练、拔苗助长,则失去教养的本意,爸爸妈妈应理解孩子每个年龄的发展表现都有限制。举例来说,面对2岁以下的宝宝,普遍家长都知道要放手让孩子学习吃饭,可是在表现的标准上,却往往过于严苛。一般2岁以下的孩子,吃饭时经常将桌面弄得凌乱不堪,或是有坐不住的情况发生,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可能会大发雷霆。此时家长应将标准放低,因为孩子的手眼协调正在发展,他们对手部的稳定度及手掌、嘴巴的协调,甚至是吃饭工具的使用技巧尚未成熟,导致其无法将自己吃饭这件事完成得如此理想。

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享用餐点时,仅能把握前10分钟的黄金关键时间,如果为了要训练自理,每顿饭都吃1个小时,那也破坏内在的饮食动机。根据上述原因,适时放宽对孩子的标准是聪明父母的作为。


三、提供孩子适当自主权

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成熟、认知越来越进步,面对已具备自我思维的宝贝,亲子之间难免会发生争执,此阶段家长可以尝试与孩子彼此各退一步,商量互相都可接受的处理方式。

例如:孩子在吃饭时拥有自己夹菜的权利,可以决定哪道餐点吃少一点,哪道餐点吃多一点,但是不能全盘挑食。孩子能力变高,意见也会变多,有主见的转变可能会让父母不知所措,对于孩子的对抗,家长若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处理,孩子反而会耍赖、反抗、唱反调,透过理性沟通,与孩子协商合理的期待及要求,让大孩子在训练自理能力的过程,掌握适当自主权与弹性。

本文系东方启音言语治疗中心独家撰写,

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