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

两岁多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家长该不该着急?

2017-10-19  东方启音  浏览:10465

  案例:超市里排队交钱的人很多,从前面传来一个小男孩儿的叫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小男孩儿看上去两、三岁的样子,抱着他的是一位三十多岁戴眼镜的年轻男子。看着小男孩扬着小脸扭动着身体,抬手指着头顶上的日光灯大声地“嗯嗯啊啊”地叫,我不禁凑上前去问那位抱着孩儿的男子:

两岁多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家长该不该着急?

  “你的孩子?”我问。

  “对,是我儿子。”男子骄傲地回答。

  “长得挺壮的,多大了?”我又问。

  “两岁零三天,刚过的生日。”男子亲了孩子一口说。

  “还不会说话?”我小心地问。

  “我们不着急。”男子坚定地回答,然后扭脸挪动脚步向收银台走了几步。

  听到“不着急”三个字,我的心暗自沉了一下。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那个男孩依旧不停地“嗯嗯啊啊”地指东指西,可他的父亲却始终“不动声色”,只是不停变换着姿势,以免怀中不断扭动的孩子失去平衡。

  很快,小男孩儿的父亲交完钱,抱着孩子往出走。我也赶快交完钱想追上那父子俩再跟那位父亲聊几句,可惜还是慢了几步,那对父子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

  分析、理解与应对方法:

  两岁多的孩子还不会讲话,家长该不该着急?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方面,我们不赞成有些家长过于着急。我曾经见过有个妈妈掰着手指一天、两天、三天地数天数。孩子到了三个月那天还不会翻身,我们这位妈妈就开始着急;直到几天后,孩子会翻身了,她才把一颗心放回肚子里;等到孩子六个月还差2天就会独立坐着了,她就暗自窃喜;可是孩子开始添加辅食以后,不好好吃饭,这位妈妈就又开始心神不宁了。

  着急、悬着心、心神不安都是焦虑的表现。我们的妈妈,特别是初为人母、十分敏感的年轻妈妈,由于缺乏经验,再加上得不到正确指导,往往会忧心过度,焦虑不安。

  其实,与其焦虑不安,不如早一点学一些育儿知识,尽量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照顾孩子。要知道,大人焦虑不安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我们都知道幼小的孩子缺乏安全感,他们需要宽松平和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大人用平和温暖的爱心去爱护抚育他们。如果大人,特别是照顾孩子最多的妈妈或爸爸焦躁不安,势必会影响孩子幼小心灵深处的“安全指数”。如果孩子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就吃不好、睡不好,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在这里,我们提示各位家长如果觉得孩子真的有问题,请尽快去看医生——通过正规途径去寻求帮助。

  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在文章一开头所描述的超市里的父子俩,那位年轻父亲的“不动声色”也是不对的。那个两岁多的小男孩能够指东指西并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说明他在认知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他对明亮的灯,颜色鲜艳的商品感兴趣并且不停地指东指西,就是想要说话的具体表现。他的父亲就该抓住机会,把孩子所感兴趣的事情全部讲解给孩子听。

  孩子的语言发展是需要语言环境的,是需要我们大人出手相帮的。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大人就要做到:多和孩子说话,无论孩子听懂与否,我们就该把围绕着孩子与他们有关的所有事情讲解给他们听。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事实上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语言与非常幼小(一、两个月)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学习语言不是靠理性,不像我们大人学外语一样,而是靠感觉。当他们听到养育他们的爸爸妈妈讲话时,他们就会根据大人的神态、语调和动作来理解语义。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神奇的事情发生在照顾与被照顾的母亲和新生幼儿之间。当孩子用哭声来发出“饿”的信号时,妈妈及时回应,尽快靠近并慢慢抱起孩子说:“你是不是饿了?妈妈知道你饿了,马上来喂你了。”的时候,孩子闻到妈妈的味道,听到妈妈熟悉的声音就会停止哭泣,甚至会报以微笑,因为他知道马上就能吃到香甜的奶水了。这种母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是十分神奇的。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事实上母亲和孩子他们在相互学习:母亲听懂了孩子的哭声,温柔地用语言去解释;婴儿听着母亲温柔的语言,结合母亲的动作去会意母亲所说的话,停止哭泣并报以微笑;这种交流能够引起孩子对语言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早日说话。

  请相信孩子天生极具模仿能力,两岁之前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在这期间能够生活在一个积极良好的语言环境里,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健康地发展语言能力,尽早完成他们在智力上的一大飞跃。但是如果我们不和孩子说话,孩子从何而学。

  像前面“事例描述”里的父子俩,当孩子“嗯嗯”的指屋顶上的灯时,他的爸爸就该说:“哦,那是灯,你是在指灯是吧?那是灯,日光灯,你看亮不”等等。当孩子指货架上的商品时,他的爸爸就该顺着孩子所指物品,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他听。总之,孩子指什么,我们就该把物品的名称告诉孩子,并加上几个简单的小问题,看看孩子的反应。当孩子点头或者摇头时,我们可以温柔地提示孩子:宝宝你说“是”,或者“不是”。总之,请给孩子机会,请给孩子模仿的机会,请给孩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到会说话那一天就会说话,我们大人只需耐心等待就行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狼孩子”的故事: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荒野狼群中发现两个“狼孩”,一个大约七、八岁,另一个大约两岁左右,都是女孩。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之后,她们完全没有语言能力,只会像狼一样嚎叫。其中那个小一点的女孩在回到人间十一个月后死去,另一个大一点的在四年中只学会了四个单词。这个孩子一直活到十七岁,到死也没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说话之前(两岁之前)的语言环境有多么重要,一旦错失,难以弥补。

  所以说,光有耐心是远远不够的,孩子的发育,特别是语言的发展不是等来的,需要语言环境的浸泡。正常的孩子天生极具模仿能力,我们大人要用爱心、耐心去构建孩子所需的语言环境,当孩子开始认知周围的事物,特别是在指东指西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抓住机会,顺应孩子的需要去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

  启示:影响孩子语言发育的差异因素有很多,许多差异是孩子与生俱来并且很难改变的,如:男孩、女孩的差异,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的差异,以及性格、脾气、秉性的差异,但是语言环境的差异是我们可以改变的。父母提前(准确地说是从孩子一出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即把所有孩子周围与他们有关的事物解释给他们听,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尽早地掌握语言能力,从而实现智力上的一大飞跃。